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丙年常年期第卅三主日

(路廿一5─19)

 

耶穌的文化世界

 
以尊重及重視地中海文化的態度讀這段經文,美國信徒需要記得幾件事情。
 
首先,許多學者同意路加聖史書寫此福音大約在西元80─85年之間。耶穌早已死亡,復活,升天了。耶路撒冷聖城和聖殿也已被摧毀。宗徒大事錄記載著耶穌死後信徒所遭遇的困難。因此,今天福音中耶穌所「預先告知」的事蹟,為路加當時的讀者來說是已經發生過的事了。路加聖史將這些話放在耶穌的嘴裡,好像耶穌知道天主的旨意並且知道即將發生,甚至未來,這些都震驚了地中海第一世紀文化下的人們。
 
其次,路加聖史的整部福音將耶穌視為在言語與行為上具有大能的先知(路廿四19),特別是位宣報悔改且有治癒能力的先知,引領那些在生活上喪失文化意義的人回歸到生命適切的目標與方向。本質上,先知是一位天主的代言人,不僅聖潔且離群索居,攻擊罪惡時毫不留情。先知經常宣稱此時此地的天主旨意;信息含有當下的意味。「悔改!」
 
第三,基本上和主要上,地中海文化的傾向是當下──此時此刻。他們祈求「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不似美國人為得繼續生活祈求整個月或是整年度的供應品。即使人們選擇可接受的,另外的翻譯:「今天賞給我們明日用的食糧」,市井小民的概念涵蓋廣泛的當下而已。
 
今天讀經中路加聖史筆下的耶穌肯定:「我實在告訴你們:非等到一切事發生了,這一代(耶穌傳教的一代)絕不會過去」(32)。但是那一代與其後的世代都已過去,那些事還是沒發生。
 
第四,在地中海的世界裡,唯有天主才能知道遙遠的未來與過去。先知們若知道這遙遠的未來是因為天主透露給他們。惟一可以驗證正統先知的方法就是應證他的預言(申十八21)。
在路加福音中這些事都已經發生過了而且繼續發生,因而使得耶穌所預言耶路撒冷聖城與聖殿的毀滅與使徒們遭受破壞更有說服力。由於這些事件都已經應驗了,耶穌其他的預言就更可信了,特別是關於「人子再來」的預言(27)。

 

「預言」

 
耶穌(大約西元卅年)預言猶太人群起反抗羅馬人(西元66至70年;10節)。地震(11)與天主顯現(厄三12─13)有關和災荒是天主懲罰的一般模式(厄卅六29─30)。
這兩件事都在抗爭發生以前(12),耶穌的門徒將碰上暴力的逮捕(宗四3;五18)並且被關進(宗八3)監獄(宗五19;八3),以及交付給會堂(宗九2;廿六11)。祂的門徒們將會因耶穌的名(路六22;九48;宗四7,10,17─18)與君王(宗廿一1;廿五13)和官員(宗廿三24,26)對峙。
 
路加在福音的續篇宗徒大事錄上提供了耶穌預言的許多描述。這兩部經書應該同時閱讀才好。
 

文化洞見

 
除了信仰先輩們的當下傾向之外,還有兩個特質值得注意:家庭的迫害(16)和欺騙(18)。

 

家庭的破壞

 
在那些反羅馬的猶太勢力所激起的法庭訴訟,先前被鼓勵「恨自己家庭」(路十四26─27)「離開他們而去」(路十八29),而加入耶穌的延伸新家庭的門徒現在被那些嚴厲拒絕的血親處以極刑。然而耶穌也曾被祂自己所建構親戚的團體家庭(路八21)背叛,十二宗徒成員之一(路廿二3)所出賣。
 

欺騙

 
由於預言應許才能被稱為正統,那些聽到預言的人很難知曉誰才是真話或是謊言(耶廿三9─40;廿八1─17)。許多人甚至還沒等預言應驗就已去世。因此,耶穌警告祂的門徒小心別被那些以祂的名字說預言的人所矇騙(8)。不要追隨他們!
 
通常美國信徒較為熟悉那令人煩擾的最後的評論:「堅忍到底,就可以保全你們的生命」(19)。堅忍不拔。奉獻出來。忍受痛苦。不屈不撓。主動積極的美國人想要做得更多!在困難的時刻她們能夠做些什麼?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C.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路廿一25─28,34─36)   耶穌的文化世界   在路加福音的緒言中(路一1─4),聖史承認他與其他聖史一樣,參考了其他的來源。學者們一致同意最早的馬爾谷福音是其來源之一。今天來自路加福音(路廿一)的摘錄以馬爾谷福音十三章為基礎。   當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