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路三1─6)

 

耶穌的文化世界

 
概括而論,普通的「洗禮 」運動存在於西元前150年至西元後250年間的巴勒斯坦。在這段時期,許多猶太和默西亞團體舉行某種洗潔儀式,或洗禮。這些團體包括了谷木蘭的厄色尼人(The Essenes at Qumran),艾俾歐尼猶太基督徒(The Ebionites 敘利亞的異端),若翰洗者及其門徒,耶穌和祂的門徒(參若三25,四1),以及不同派別的諾斯士(The Gnostic)信徒。
 
洗者若翰及其門徒廣為人知。當分封侯安提帕黑落得聽聞耶穌的宣傳,他的反應「若翰從死者中復活了」是大眾的意見之一。「若翰我已經斬首了;而這人到底是誰?關於祂,我竟聽到了這樣的事!」(路九7─9)
 
況且,若翰洗者皈化了許多人,並有許多追隨者。在路加福音續篇的宗徒大事錄中,他記錄了厄弗所的普黎史拉和阿桂拉認得一位曾由洗者若翰付洗的門徒阿頗羅(宗十八25)。雖然阿頗羅認識並教導耶穌的事蹟正確無誤,他們「更詳實地」教導了他(宗十八26)。保祿同樣在厄弗所發現了十二位由洗者若翰付洗的門徒,並重新以耶穌基督之名為他們施洗(宗十九1─7)。
 
這些不同的團體施行著不同的洗禮,在意義上也不盡相同。因此路加解釋若翰洗者的洗禮為「悔改的洗禮,為得罪之赦。」(路三3)
 

悔改

 
洗者若翰的主要信息是悔改的必要。當時的聽眾對「悔改」的希臘字以及其所對應的希伯來字相當熟悉。這些字在日常用語上有「改變心意」的用意。在宗教上,這字又引申「拓展視野,提昇經驗,改革生活」的涵義。我們慣用「皈依」這字。
 
在猶太人的心目中,這些字所衍生的宗教涵義尚包括著從抗命和不快的生活中「回歸」天主。天主召選厄則克耳先知成為一個忠實的宣道者時,說「你若警告了惡人,而他不肯離開罪惡和邪道,那他必要因自己的罪惡而喪亡。」(則三19)。顯然地,這需要人的努力:人在盤點後,會想辦法努力解決問題。
 

罪惡的赦免

 
回歸天主將獲得罪赦。洗者若翰並未解釋其意義。但在福音中,最接近這句話的類比是「免除債務」。實際上,路加在其所傳的天主經中寫道:「寬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免所有虧付我們的人」(路十一4;參瑪六12)。在此,罪與債務是相同的。
 
市井小民最熟悉債務了。他們生活一直處於債務中。第一世紀的巴勒斯坦,處於債務世界的升斗小民受到喪失土地,牲畜以及家庭的威脅中。記得瑪竇福音第十八章廿三至廿五節中的耶穌比喻:欠一萬塔冷通的僕人得將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了來還債。
 
那哀求庶民的債務得到君王的豁免(瑪十八27)。他總算挽救了自己以及自己的榮譽。很不幸地,他並沒回報那欠他少許的平民同伴。最後,君王下令將這惡僕交給刑役,直到他能償欽清債務(瑪十八34)。
 
在今天的福音讀經,洗者若翰催迫他的聽眾趕緊遠離邪道回歸天主,天主可能會因此原諒並忘記他們的惡行。在約旦河的洗潔禮,若翰視為回歸的象徵。雖然福音並沒有明確地解釋若翰洗潔儀式的意義,谷木蘭的洗潔儀式卻可以提供可靠的背景。
 
在谷木蘭的團體規約( Rule of the Community)中讀道:「他們﹝指著團體成員﹞不可進入水中﹝以便﹞與聖者﹝指谷木蘭團體﹞分享純潔的飲食,除非他們已遠離惡習,否則不是潔淨的;那些違背自己諾言的不是潔淨的。〕
 
身處於慣常欺騙與謊言的地中海文化,先知與改革者確切指出天主並不喜歡也不會受到藉口或謊言所矇騙。一個真心願意回歸天主的人最好將儀式各個層面所包含的意義當真。這種人最好能夠符合洗潔儀式所象徵的意義。
 
聽到洗者若翰的信息,美國人當如何自處呢?生活在世界屬一屬二的強國中,處處見到天主的恩寵,美國信徒到底該從「從」哪皈依呢?必須回歸「到」什麼地方?這些問題並不易回答,但將臨期的這一週讓我們有機會去思索。我們將在下週聽到洗者若翰的建議。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C. 出版 Minnesota, 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路廿一25─28,34─36)   耶穌的文化世界   在路加福音的緒言中(路一1─4),聖史承認他與其他聖史一樣,參考了其他的來源。學者們一致同意最早的馬爾谷福音是其來源之一。今天來自路加福音(路廿一)的摘錄以馬爾谷福音十三章為基礎。   當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