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丙年復活期第六主日

(若十四23─29)

 

耶穌的文化世界

第廿世紀現代的基督徒在神學觀察,討論以及激烈的爭辯中,對於神學精確度的要求習以為常。他們萬萬不能理解在第一世紀先賢先聖所遭遇到紛擾及混淆。

 

使徒們的去世

 
使徒們見證了耶穌的一生,傳道及信息,早期的基督徒十分珍視他們的臨在。由於他們曾與耶穌生活過,團體在面臨新的處境時,這些見證人能夠解釋耶穌的道理並付諸實行。
 
當使徒們日漸凋零,早期的信眾有了迷失的感受。為若望使徒的團體,當耶穌所愛的門徒逝世後(在西元九十年第四部福音尚未正式 流通之前),每個人均有強烈的感受?現在誰來幫助他們呢?

 

耶路撒冷的毀滅

 
經過四年的戰爭烽火,於西元七十年提拖所率領的羅馬大軍攻陷耶路撒冷城,摧毀了聖殿。猶太人與期待默西亞者受到重創。猶太人不僅失去了華麗的紀念殿堂。他們失去了天主居住在他們當中的特殊地方,在這地方他們曾藉助禮儀與天主接觸。
 
期待默西亞者相信耶穌再來時,帶著天主的大能來審判這耶路撒冷京城。然而,耶穌並未如期到來,隨著時光消逝,期待祂迅速來臨的熱情也逐漸淡化。耶穌所愛之徒的逝世更是加劇這份不安的心情,因為他本是活到耶穌再來的那一天(若廿一22;谷十三30;瑪十23)。如果耶穌還未回來,那誰將會幫助信徒呢?
 

護衛者

 
學者們一致認為「護衛者」的概念是為了回答上述的問題。耶穌的活見證們的凋零以及耶穌遲遲未到,這「護衛者」將指導並協助信徒。
 
聰明的現代基督徒知道這「護衛者」就是「聖神」。早期的信眾以及第一世紀若望使徒所傳的團體在認知上則沒有那樣肯定。在若望一書第二章第一節中耶穌是護衛者,而在若望福音第十六章第七節中聖神才是護衛者。在這些若望使徒的著作中,這字最好懂成是描述功能的字眼,而不是用來命名的。
 
甚麼功能呢?觀察現代不同聖經譯本中的翻譯,發現這問題是有多麼困難來回答。「護衛者」的英文「paraclete」基本上來自希臘文的「辯護者 advocate」。這字含有法律上的意味。字面上的意義就是「站在被告旁的那一位」。
 
天主教中,1956年出版的耶路撒冷聖經版本(Jerusalem Bible)將護衛者(paraclete)翻譯成辯護者(advocate),但1985新譯的耶路撒冷聖經版本卻使用護衛者(paraclete)。有趣的是,1970的新美國聖經(New American Bible)與1986的修訂本的翻譯名字正好與前者耶路撒冷聖經的名字互掉。其他基督宗教的聖經版本,則將其翻譯成「輔導者 counselor」(新國際版本 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或「撫慰者comforter」(英王詹姆士版本 King James Version)。
 
聖史自己如何使用這字的呢?「護衛者」這字至少有三項功能或活動。
 
  1. 耶穌回到天上後,祂繼續耶穌臨在世上(若十四12,16)。 
  2. 祂以耶穌之名為耶穌辯護的真理之神(若十四17;十六13)。祂肯定耶穌不是個羞恥的失敗者,而是為天主所愛的一位,既信實又負責。
  3. 祂提醒他們耶穌所說過的事(若十四26),啟發他們耶穌沒有透露的事(若十六12-14)。
因此起初期待默西亞再來者將「護衛者」視為的天主臨在與領導。
 
現代信徒似乎很難體會到初期信徒若沒有經驗到剛才描述過的「護衛者」的激動心情。總之,我們竭盡所能去護衛「知的權利」。古代的世界卻以秘密和謊言來封閉自己。可以說他們並不相信所謂「知的權利」。
 
除此之外,我們自信人能洞徹事物本身。在法律上,藉著「媒體新聞資訊自由」口號,我們有了護身符。在古代,若沒有一個「內在消息來源」或是「護衛者」,是毫無辦法去「知」的。
 
耶穌保證天主將賜予祂的追隨者一位給予平安的護衛者,「並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若十四27)。現在我們可以知道為何了!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C. 出版 Minnesota, 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路廿一25─28,34─36)   耶穌的文化世界   在路加福音的緒言中(路一1─4),聖史承認他與其他聖史一樣,參考了其他的來源。學者們一致同意最早的馬爾谷福音是其來源之一。今天來自路加福音(路廿一)的摘錄以馬爾谷福音十三章為基礎。   當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