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丙年四旬期第四主日

(路十五1─3,11─32)

 

耶穌的文化世界

 
兩個失落兒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是耶穌為自己與罪人為友並「款待」他們所做的辯護(路十五1─2)。
 

小兒子(11─24)

 
德訓篇並不鼓勵父親在世時就分家產(德卅三20─24)。即便父親分了產,只要他活著的一天,仍舊名正言順依此維生。任何盼望父親早逝的行為都被視為可恥的。父親沒有駁斥並且規誡兒子證明他的寬宏大量的愛。
 
大兒子不也是一丘之貉。他也接受了分產,既沒有抗議分產不公,也沒有拒絕分產。他並沒有依據文化傳統上的要求設法調解父親與弟弟之間分歧。他的行為同樣可恥。
 
小兒子越來越丟臉。變賣所分得的家產是會激怒鄉親的(列上廿一3)。在異鄉揮霍錢財給非猶太人更是萬劫不復。當飢荒來襲,他開始了斷炊了。
 
他更是自暴自棄,不想敲詐當地仕坤不成,反被黑吃黑給了他嫌惡的工作。令人驚訝的是他竟然不嫌棄這工作。
 
他仍然饑迫交寒。豬吃的豆莢通常都是帶有苦的果子,令人噁心,且不夠營養。即便被派去管理那些被宰的動物,猶太的兒童是不能吃這種禁止吃的食物。
 
他實在餓得不成人形,反悔自己喪失了財產(17─19)。他不僅不能夠照顧自己,現在也不能照顧老年的父親。這下深深後悔了。
 
如何解決?他希望成為自己家庭的「雇工」,這樣可以和他的哥哥與父親一樣,重新獲得該有的名譽,獨立自主和社會地位。況且,這樣能夠補償所喪失的,只要父親活著的一天,他就能夠照顧到。
 
他願意接受來自整個村落的羞辱,因為他在父親尚在人世即已經分產,而且將它喪失給外邦人─非猶太人,他們會與他斷絕關係,反對他,甚至暴力相向(德廿六5)。他認為這些比飢餓而死划算。
 
他父親的反應大大出乎文化的慣例。他冒著那些準備對付他走入歧途兒子歸來的批評。他以不斷地親吻公開原諒這兒子,並且治癒了他倆間已破裂的關係。
 
最好的長袍當然是父親的。這將是在筵席上被團體接受的保證。那圖章戒子極具威信。那雙鞋則表示在家中是自由人而不是僕人。僕人幫其穿上鞋是表示接受他是主人的兒子。宰殺牛示意邀請整個村落並促使原諒。這隻動物的大小足足餵飽上百人。

 

大兒子(25─32)

 
大兒子公開地羞辱並輕視父親(28─30),他並沒有讚美父親,反而拒絕接受弟弟,在宴會上也沒善盡主人的位子。
 
他的羞辱相當難聽刺耳:他並不稱呼父親卻惡言相向;他認為自己是「僕人」而非兒子(29);他指責父親的偏心(他牛犢,我連羊都沒有!);他拒絕承認他的弟弟(「你這個兒子」);他甚至無中生有說他弟弟與娼妓一起。從效果上,這大兒子早已心有所屬。他也希望他老爸早死了。
 
再一次,這老爸同樣低聲下氣對待這出軌的兒子。他並未反唇相譏倒是「孩子……」。他向大兒子保證他的家產原封不動,請他進入參加筵席。
 
比喻到此結束,有點唐突。
 
大兒子會有何反應?這是法利賽人和經師(路十五2)以及現代信徒所應面對的。
你又會如何做呢?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C.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路廿一25─28,34─36)   耶穌的文化世界   在路加福音的緒言中(路一1─4),聖史承認他與其他聖史一樣,參考了其他的來源。學者們一致同意最早的馬爾谷福音是其來源之一。今天來自路加福音(路廿一)的摘錄以馬爾谷福音十三章為基礎。   當代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