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1日 星期六

丙年常年期第三主日

(路一1─4;四14─21)

 

耶穌的文化世界

 
除了馬爾谷福音之外,舊約的希臘譯本(七十賢士譯本 the Septuagint)也成為路加聖史取材的資料來源。將路加福音的四章18至19節的依撒意亞書卷與希伯來文的依撒意亞先知書的六十一章1至2節相互比較,二者相去懸殊。希伯來文與希臘文的聖經不同,路加聖史在福音的敘述中,將所引述的希臘版本發揮地淋漓盡致。

 

路加的福音

 
眼利或專業的讀者注意到路加福音中的耶穌(路四18─19)所選讀的依撒意亞先知書,呈現古文常見的排列方式:
 
A──向窮人傳報喜訊
B──向俘虜宣告釋放
C──向盲者宣告復明
B'──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A'──宣佈上主恩慈之年
 
這種以同心軸排列的思想能使人理會到 A 與 A' 的思想是相似的,B 與 B' 的思想也是相似的。而 C 成為整段話的中心。
 
事實上,快速瀏覽耶穌在路加福音以及它的第二部,宗徒大事錄,的主要活動就是復明視力障礙者,並開啟愚蒙。但是許多人挑戰或反對不論來自耶穌或其弟子的這種認識及洞見(參考宗廿八23─28)。
 
路加福音中耶穌傳教的第一幕為讀者或聽者預留了福音後續的發展。除了啟蒙祂的聽眾( C ),耶穌將從束縛中解放人民(例如,惡魔, B 和 B' ),並藉著治療使人民恢復自己生活的意義與信心( A 和 A')。這就是耶穌為天主聖神所傅油的整個傳教工作。為此路加聖史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來闡揚自己的福音和宗徒大事錄。
 

會堂的一幕

 
仔細研究路加福音的納匝肋會堂事件,可發現聖史的傳承有許多不同的淵源,因而匯集成耶穌回鄉的精采一幕。這篇文章雖然並不怎樣平衡,卻詳述了耶穌在群眾中所激起的正負反應。
 
起初群眾當下對耶穌宣讀依撒意亞先知書的反應是積極的。會堂中的鄉親對耶穌有好印象,並且讚賞這樣的榮譽:「眾人都稱讚祂,經其祂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路四22)。
 
隨之而來的卻是懷疑:「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若瑟的兒子耶穌已經跨越了與生俱來的應有地位。在地中海的世界中,向來子承父業並賦予祖父的名字。如果耶穌的父親是為工匠,祂怎可逾越了自己的本分,出來宣講?
 
耶穌洞燭先機,並未讓同鄉的挑戰得逞,捷足先登譏諷他們的無言抗爭。「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路四24)。耶穌這種譏諷在以下三節稱讚外邦人中更加凸顯(25─27),似乎說明一個先知的榮譽在外邦人比在成天生活在一起的鄉親更被重視。
耶穌的冷嘲熱諷是對同鄉榮譽的一種挑戰。他們的回覆必然是激烈到足以羞辱耶穌才能彌補自己榮譽所受到傷害。他們憤怒填胸(28)並且趕祂出城想把祂推下山崖(29)。耶穌一如往常總是先制於人,毫髮無傷,從容地從他們中離開。
 
耶穌不僅維護了與生俱來的榮譽,並且在這相互的對峙中獲得了更多的榮譽。
 
為了呈顯耶穌宣道的威力,我們探究了今天禮儀的路加福音與厄斯德拉下(亦稱「乃赫米雅」)的文化背景。復原文化背景的詳細內容會突顯危機,並且會震撼到宣道情況中的人性部分。宣道者與受教者同時面臨嚴重的危機考驗。我們是否準備好了?
 

取自 The Cultural World of Jesus: Sunday by Sunday, Cycle C. 出版 Minnesota,Collegeville. 作者 John J. Pil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丙年將臨期第一主日

(路廿一25─28,34─36)   耶穌的文化世界   在路加福音的緒言中(路一1─4),聖史承認他與其他聖史一樣,參考了其他的來源。學者們一致同意最早的馬爾谷福音是其來源之一。今天來自路加福音(路廿一)的摘錄以馬爾谷福音十三章為基礎。   當代許多...